注册

为什么亿万富翁会消失?

最近读了一本《The Missing Billionaires》,这是一本以对比过去一百多年里、全球几乎所有“富不过三代”的超级富豪数据为引子,讨论在当代普通人应当如何管理、积累与花费财富的书。

联合作者 Victor Haghani 是 LTCM(Long-Term Capital Management) 的创始合伙人之一。LTCM 曾是对冲基金界的王者,却在 1998 年因高杠杆叠加金融危机而遭遇巨额亏损,最终在美联储主导下获救;他本人也因将几乎全部身家押在自家产品上而破产。如今他洗尽铅华,以朴素、实在的体会分享经验。这样的话从曾经的“对冲基金之王”口中说出,尤显难得。

1. 财富往往留不住。不仅“富不过三代”,有时一代之内就会跑输大盘。这里的关键定义是:如果你的财富长期跑输大盘,你其实在“变穷”。在 1900 年,美国大约有 4000 位百万富翁(millionaires)。若其中某家在当时将 500 万美元 投入分散化股票组合,并且每年仅支出 2%,到 2022 年,光这一家的后代理论上就能产生 16 个十亿美元级(billionaire)家族。若将逻辑推广到所有百万富翁(即便仅有四分之一的人起点财富 ≥ 500 万美元),今天的美国应当接近 16,000 位十亿美元富豪。但现实是:截至 2022 年,《Forbes》统计的美国十亿美元富豪只有约 700 人,而且几乎无人能够将家族财富追溯到 1900 年的百万富翁祖先。换言之,那些推动了工业革命、助力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巨富后代,几乎没有进入今天的全球十亿美元富豪榜。

另外,再看“一代”之内的变化:即使缩短时间窗口,在 1982 年 Forbes 400 榜单上,末位家族也拥有 1 亿美元。按理至今至少应产生 4 个十亿美元家族。但事实上,如今美国十亿美元富豪中,不到 10% 来自 1982 年的那份榜单。

当然,也有人会说:洛克菲勒家族、英国王室、罗斯柴尔德家族等通过慈善与信托“藏”起了财富,外界看不到。我认为这种现象存在,但不足以显著改变上述结论。例如gpt对洛克菲勒整个家族的估算:目前家族有200位后人,整体净资产大约 US$10-110 亿,其中很多财富由信托、地产 & 基金管理公司分散管理。

2. 从现在开始,为自己负责;没有人会替你养老。20 世纪中期以前,许多国家以固定收益型养老金(Defined Benefit,DB)为主,由雇主或政府承诺固定退休金,个人无需操心投资。20 世纪后半叶,随着老龄化加剧、寿命延长与财政压力上升,DB 制度愈发难以为继。在大多数老龄化经济体,养老风险已转嫁给个人——包括美国、中国大陆、日本等。长寿正在成为一种风险。要量入为出,谨防“人还在,钱没了”。换言之,要做到 Spending Like You’ll Live Forever。

如下图所示,要记住:能够领取“退休金”并非人类社会的常态。它是二战后各国政府对选民的美好承诺,这一承诺仅维持了不到 70 年。由于政府组织的“熵增”和预期寿命的延长,从 80 后这一代开始,这个承诺必然被打破。于是你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“soft rug”或“soft default”,比如:延迟法定退休年龄、从 DB 模式转向 DC 模式等。

3. 过去一百年,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是美国股市指数,也是作者采用的基准(benchmark)。

4.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不要盲信“60/40 法则”、“耶鲁大学 David Swensen 组合”、“巴菲特 90/10 法则”、“达里奥全天候组合”等模板。适合你的,才是最重要的。尤其在当下这个多变的世界,许多旧框架已不再适用。

5. 动态调整。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即便做极简主义者,也不能教条僵化。要随市场环境、资产风险与自身状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:其一,风险资产与债券资产的比例;其二,消费水平。

6. 观察自己:更像“股票”还是“债券”?如果你的职业更稳定、可预期(如牙医),你就更像“债券”,应当多配置风险资产;如果你长期身处高不确定性的创业环境,你就更像“股票”,或许应考虑多配置低风险资产。本质上就是,水多了加面,面多了你就加水。

7. 风险资产配多少?如下图,供参考,你可以测试一下$btc或者美股。

8. 接纳自己的平凡,坚守自己的能力圈,不要盲目主动选股或择时。承认自己的普通(尽量采用指数化投资)才是不普通的开始。多数人自认为不凡,于是热衷主动炒股、炒币。作者给出一个惊人的数据:活跃的非专业投资者,年化表现平均比被动基准低约 6%。大家都相信“投资改变命运”,结果往往是将命运向下“改变”了。(这和靠运气得来的财富,硬是凭实力亏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)

绝大多数看似成功的人,其实分不清范式、努力和运气的区别。他们把成功绝大部分功于个人努力,把失败全归咎于自己不够拼。

本质上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,范式(paradigm)本质上是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。它决定了什么事情容易成功,什么事情几乎不可能成功。很多所谓“努力就能成功”的故事,其实只是碰巧踩中了时代的风口。

而真正理解范式的人,知道努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,运气才是你恰好在对的时间、地点遇到对的机会,而能力则决定你能抓住机会的高度。混淆了这些概念,就容易陷入“我拼命了为什么不成功”的无尽焦虑,也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,把运气当成必然。

想要真正掌握人生,不是单纯更努力,而是学会看清范式、判断趋势、提高能力,在对的风口上发力。否则再努力,也只是和时代赛跑,却可能永远落在后面。

(上述内容来自网络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傲时派 自从容 » 为什么亿万富翁会消失?

相关文章

评论 (0)

扫码关注

cont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