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数学家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交易员的?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傲齡一族 恒于自然 » 一个数学家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交易员的?
没有人能比吉姆·西蒙斯在交易中赚得更多。
巴菲特不能。索罗斯不能。达里奥也不能。
他的对冲基金太赚钱,最后不得不对外部投资者关闭。
如果你在 1988 年投资 100 美元,30 年后,它会变成 4 亿美元。
一个数学家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交易员的?🧵
吉姆·西蒙斯并不是普通的投资者。
在征服华尔街之前,他曾是:
•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
•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密码破译专家,专门破解冷战时期的苏联机密信息
• 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驱
但这些都无法让他满足。
“有人喜欢画画,有人喜欢做饭,而我喜欢赚钱。”
40 岁那年,西蒙斯放弃了学术界的顶尖职位,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。
他没有金融背景,也从未在华尔街工作过。
但他有一个独门武器:数学。
在国家安全局工作时,西蒙斯花费多年破解苏联的加密信息。
他相信金融市场就像密码一样,也一定有隐藏的模式可以解读。
“市场里一定有规律,一定有。”
当其他投资者依靠新闻、直觉和公司财报时,西蒙斯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:
• 他雇佣的不是交易员,而是数学家、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
• 他收集了 1800 年以来的股票数据,寻找市场规律
• 他开发数学模型,专门预测短期价格波动
这种方法在当时是革命性的,整个华尔街没人这么做。
一开始,他的交易并不成功,亏了不少钱。
但西蒙斯坚持优化模型,相信市场可以像密码一样被破解。
大奖章基金: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
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失败,西蒙斯在 1988 年推出了大奖章基金。
接下来的成绩,整个华尔街都目瞪口呆。
从 1988 年到 2018 年,大奖章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高达 66%(扣除费用后)。
换句话说:
如果你在 1988 年投资 100 美元,到 2018 年,它会增长到 3.987 亿美元。
即使是巴菲特、索罗斯和达里奥,也从未达到这样的收益率。
但大奖章基金赚钱太快了,以至于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:
它实在是太赚钱了……
为了维持高回报,西蒙斯在 2003 年决定彻底关闭基金,不再接受外部投资者。
如今,只有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内部员工才能投资奖章基金。
他们赚的钱多到,他们在长岛的居住区甚至被戏称为“文艺复兴里维埃拉”。
为什么大奖章基金能持续赚钱?
与传统投资者不同,文艺复兴科技公司:
• 专注短线交易,而不是长期投资
• 每年进行数百万次交易,而不是少数几次大交易
• 完全依赖数据、算法和机器学习,而不是人类直觉
西蒙斯发现了交易的终极定律:
“只要交易足够频繁,胜率哪怕只有 51%,依然可以赚大钱。”
大多数投资者都在寻找一笔翻倍的大交易……
而大奖章基金依靠的是一次次小额稳定的盈利,通过复利让收益不断增长。
他们不在乎为什么某只股票会上涨。
他们只需要知道某些模式会反复出现,然后下赌注。
尽管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,西蒙斯却经历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。
他的儿子保罗在石溪骑自行车时,被汽车撞倒身亡。
多年后,他的另一个儿子尼古拉斯在巴厘岛自由潜水时溺亡。
对于一个一生都在研究数学和逻辑的人来说,这些悲剧无情地提醒他,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他选择唯一能让自己继续前行的方式——更加投入工作。
同时,他开始回馈社会。
• 向石溪大学捐赠 5 亿美元
• 创办基金会,支持数学教师
• 设立西蒙斯基金会,研究宇宙起源
“或许历史不会记住我是市场大师,但会记住我是宇宙大师。”
直到今天,外界仍然无人知晓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算法是如何运作的。
所有员工都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。
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几十年来试图破解他们的策略,但没人成功。
如今,华尔街开始大量招聘数学家、物理学家和 AI 专家,试图复制奖章基金的成功。
但到目前为止,依然没有一家能够接近。
甚至连摩根大通都要求投资银行家学习编程。
西蒙斯不仅仅赚了钱,他彻底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玩法。
吉姆·西蒙斯不仅打败了华尔街,他重新定义了华尔街。
• 他证明了数据比人的直觉更可靠
• 他让量化交易成为金融行业的黄金标准
• 他率先将 AI 和机器学习应用于金融领域
尽管如此,他始终保持谦逊。
“我不是最好的数学家,也不是最好的投资者。但我在这两方面都还行,而这就足够了。”
但没有人——无论是巴菲特、索罗斯,还是达里奥——能匹敌大奖章基金的回报率。
而这一切,都源于西蒙斯的信念:
“市场里一定有规律。”
吉姆·西蒙斯的成功法则
• 数据胜过情绪:投资决策要基于数字,而不是感觉。
• 寻找隐藏模式:真正的机会,往往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。
• 不断突破自我:西蒙斯 40 岁才转行,最终建立了一个 270 亿美元的金融帝国。
西蒙斯没有遵循规则,他重写了规则。
他用事实证明:数据胜过直觉,稳定胜过运气,进化胜过停滞。
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,分享它。
西蒙斯的传奇值得被更多人知道。